303205_221008044695516_414120463_n    <Photo by Ellia Tu>

     

參加大學同學會時,一個經營醫美診所的同學說,各位同學,如果到我的診所來做美容微整,一定給予超特惠價。我接過麥克風來說,各位同學,如果因為本質問題太大,怎麼整都整不好,補救不了,請到精神科診所來,尋求內心的祥和。在座的同學無不哈哈大笑。

 

 

 

   我們的社會一直在鼓吹各種所謂「美」的價值觀,這些價值觀卻往往由自信不足的人所設置,比如瘦到多瘦才算瘦,眼睛要到多大才夠大,包包要到多名牌才是名牌。美式文化裡面,很喜歡強調贏家的美好。但卻很少提及輸的人怎麼因應,結果美國社會中很多人傾向以逃避的方式來面對失敗,甚至酗酒、藥物濫用等等。我記得NIKE曾推出一款運動T-shirt上面寫著「Winning is everything」,換言之,Losing is nothing!? 但是人生中誰會是贏家,誰是輸家呢? 如果真要比美貌,林志玲是第一名,但林志玲會老,不會是永遠的第一名;比富有,比爾蓋茲是第一名,但比爾蓋茲也會老,不可能永遠把公司管得那麼好,所以也不會是永遠是一名。打網球最厲害的是Roger Federer,但是他也老了,常常打不贏年輕的選手。既然第一名不是永久的,人生大部份的時間都不能當第一名,又既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沒辦法當第一名,那我們更應該學習,或是指導身邊的人,不當第一名時,乃至於當輸家時,應該怎麼想,應該如何自處。

 

 

 

   人本來就有好的特質與能力,但是當注意力都放在他人身上時,放在他人的觀感上時,放在與他人比較時,就常覺得自己的不足。學生中,常看到成績頂尖,卻壓力極大,焦慮不安,夜夜失眠的人,總是擔心自己還不夠好;但也有成績普通,卻自信滿滿,心情輕鬆,夜夜安眠的人。結果學測時,心情輕鬆的人常有超水準的表現,而緊張的人卻失常演出。身為精神科醫師,我的工作常只是在「empower」,賦予人們他們本來就有的能力,提醒人們自己有多好,好到足以應付外在的種種困境。也提醒人們思考上的盲點:當思考的重心放在與人比較時,人常會陷入思考上非黑即白的窠臼。贏了,人生就是彩色的,輸了,人生就是黑白的。這樣的思考模式通常是

 

   

 

   我常常要壓力很大的朋友,每天在鏡子前,大聲對自己說出當天三件讓自己自豪的事情。不管大小事都可以。假以時日,可以建立信心。當內在的力量越堅強,對於外在的壓力就越能應付裕如。對於外在,尚未到來的壓力,例如考試、例如競賽,我則要他們想壓力事件結束時的輕鬆感,或是想失敗的好處,比如說考試考不好,我下次就有進步的空間,比如說競爭主管的位子失敗,我就可以過得輕鬆,多一點的時間陪家人。一旦非黑即白、非成功就失敗的二元化思考破除時,主觀的壓力就減低了。考試考不好,很可能是題目出太爛,所以是命題老師的問題,不是我的實力不好,這個想法雖然鴕鳥、酸葡萄,但對於自我要求高、壓力大、緊張的人卻很實用。內在的信心,外在的卸責,可以幫助人減壓。而當正身處壓力之中的時候,則訓練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可以掌握的事情上。掌控感可以降低焦慮,而且可以增加自信。

 

 

 

   更重要的概念是,成功或失敗,好或壞,常常是根據別人的價值觀所訂下來的,而不見得是人生真正的成功或失敗。遇到失敗,轉個彎,一樣有路走;成功,是設定的目標,但不是常態;至於成功及失敗之間灰色地帶,則是我們最常身處的地方。因此應該改變思考模式,學習不以成敗來論斷,而多體會、多欣賞、多享受灰色的地帶的美好,學習發現各個生活事件的光明面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俞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