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ghthouse   

 

身邊的朋友經常會問我,你們做身心科的醫師,會不會心理壓力很大?老是聽別人倒垃圾給你,會不會快樂? 老是聽到負面的話,會不會也變得越來越負面? 常常接觸思考怪怪的病人,會不會久而久之也會變得怪怪的?

 

 

 

我通常會表情很認真地回答他,還好啊,我跟你談完,覺得自己沒有變怪,還蠻正常的啦。

 

這時候朋友總是會哈哈大笑。接著我會正色跟他解說,其實,七、八成來求診的病人都是失眠、焦慮、憂鬱的病人,就跟你、我身邊的一般人一樣啦。只是生活失調了,需要進廠保養一下罷了。保養好了就繼續上路了!

 

 

 

到底什麼時候該看身心科呢?

 

 

 

根據這幾年看診的經驗,門診就診的人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情緒的困擾,例如焦慮、憂鬱、或是煩躁、易怒。但通常遇到持續的情緒困擾時,大部分的人不會選擇看診,只有到了睡眠、飲食、工作、生活等受到顯著影響時才想要就診。而就診時,又多半在朋友或家人的鼓勵下才願意就診。

 

另外還有部分病人有諸多的身體不適,頭痛、背痛、頭暈、疲倦,但卻找不著病因,因此在內科、家醫科、一般科診所到處看診檢查,但偏偏檢查結果都正常,這種叫做體化症狀,就是情緒的問題、壓力以身體症狀的型式表現出來。病人往往在各個診所、醫院逛了好一段時間,覺得問題都治療不好,最後不得已之下,才來身心科看診。有時則是其他科醫師感覺無可奈何了,把病人轉診到身心科。

 

另外一個常見的診斷就是睡眠問題,包含入睡型的失眠、早醒型的失眠、中斷型的失眠(睡眠無法持續,半夜醒來)、輪班型的失眠(經常需換白班、夜班,導致失眠)、位相後移型的失眠(越來越晚有睡意)。但這些失眠有時也不是單純的失眠,而是上述焦慮、憂鬱所引起的失眠。

 

 

 

以下整理在身心科診所常見的疾病案例與診斷:

 

 

 

22歲女大學生

 

 

 

從國中開始就有情緒困擾,經常沒來由地心情低落,哭泣。此次正準備研究所考試,與交往一年的男友分手,情緒低落,感覺人生無望,對什麼事都失去興趣,失眠,食慾不振,持續一個多月,體重減輕約四公斤。

 

 

 

在同住的室友建議她至附近診所就診,內科醫師開立安眠藥後,比較可以入睡,但早醒狀況無法改善,食慾也未能改善,早上心悸嚴重,坐立不安,無法專心念書、情緒依然低落。內科醫師因此建議她至精神科診所求診。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診斷為憂鬱症,除安眠鎮定藥物之外,最好能合併抗憂鬱劑治療,效果較佳。國外研究顯示,如再合併認知行為心理治療,成效更好。

 

 

 

35歲家庭主婦

 

 

 

常有情緒困擾,心情煩悶,易因為先生晚歸或應酬太多而發怒,變得很沒耐性,發怒時常常失控大聲吼叫,摔東西,食慾差、失眠、對娛樂、休閒的興趣降低,睡眠差,疲倦感,女兒懷疑他有躁鬱,建議她到精神科看診。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診斷仍然為的憂鬱症,因為「暴躁」常被誤認為躁鬱,其實是憂鬱症的一種特殊亞型,又稱激躁型憂鬱。治療應慎選適合之抗憂鬱劑為主,合併鎮靜藥物,降低煩躁感,效果較佳。

 

 

 

40歲上班族先生

 

 

 

投資失利,情緒低落,疲倦感、做事情的動力大幅降低,無法集中注意力,記憶力亦變差,社交活動減少,不想外出或與朋友互動。睡眠、躺床時間大幅增長,食慾增加,體重亦增加,家屬說他明顯胖了一圈,但是反應卻變慢了很多。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雖然並未出現典型的食慾降低或失眠症狀,反而以嗜睡、食量變大、反應變慢為主,診斷仍然為憂鬱症,醫學專有名詞稱為非典型憂鬱症。治療應慎選適合的抗憂鬱劑,達到較好的療效。

 

 

 

65歲老太太

 

 

 

經常背痛、頭痛、頭暈、心悸、胸悶感,一年看診近百次,心電圖、超音波、抽血、驗尿驗了許多次,只有膽固醇比較高一點而已。夜間難入睡、淺眠,看來經常眉頭深鎖,話不多。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診斷為依然是憂鬱症,特稱為老年期憂鬱症。因長輩年齡較大,並不習慣口頭描述自己的感覺、心情狀態(台灣老人家的字典裡沒有「心情」這個辭!),故心理的焦慮、憂鬱症狀往往透過身體表現出來。治療時若花心思著重身體症狀,通常無法改善上述不適,最後就是藥越吃越多罷了。對於身體不適症狀的用藥應該僅短期使用,治療情緒問題,調節自律神經及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才能治本。

 

 

 

32歲家庭主婦

 

 

 

照顧兩歲半的兒子孩壓力大,與公婆同住,感覺公婆嚴格,經常感覺背部、脖子緊繃痠痛、失眠、沒有耐性、脾氣控制不佳、易怒、記憶力差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心中常感到一股難以形容的鬱悶感,常處於過度擔心、感覺快失控的狀態。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 診斷為泛焦慮症。核心的症狀就是持續處於高壓、緊張、過度擔心。但情緒尚不至於過度低落,治療時使用抗焦慮藥物並練習非藥物的放鬆技巧,可有效減輕症狀。有時使用抗憂鬱劑也有良好的療效。

 

 

 

72歲老伯伯

 

公務人員退休。有高血壓問題。

 

 

 

3個月來睡眠差、記憶力不佳,懷疑自己是早期失智症,至藥局購買循利寧等健康食品服用,女兒建議他至精神科診所求診。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實際的問題是憂鬱症合併有高度的焦慮,因此導致注意力及記憶力的障礙,此一類型的記憶障礙,又叫作「假性失智」,意即不是真正的失智症,而是因憂鬱、焦慮而使腦子運轉變鈍了。治療時,必須治療憂鬱問題,改善睡眠,而不是吃失智症的藥物或健康食品。

 

 

 

30歲家庭主婦

 

 

 

從國中起就易擔心事情,凡事檢查再三,易緊張,高中開始面對學測壓力,常常準備好隔天上課的東西後,還要特別起來檢查一次。26歲結婚,生小孩後,常因擔心小孩被棉被悶住,不能成眠。

 

 

 

現在出門常要再回來檢查門是否關好,上床後要檢查瓦斯是否有關,門是否鎖好,保全系統有無設定,有時一晚檢查三次。因覺得擔心事情的程度已經超過自己的負荷,明知不合理、不應擔心,卻停不下來,因此至精神科診所求診。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診斷為強迫症,以鎮靜藥物、抗憂鬱劑、合併認知行為治療,通常可以改善強迫的症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35歲上班族先生

 

 

 

近一年來常覺得入睡困難,有睡意的時間越來越晚,躺很久才能入睡。一旦睡著了,則多夢淺眠,且常有「鬼壓床」的情形發生。

 

 

 

起先感覺怪怪的,擔心是房子擺設風水問題,但改完擺設後狀況仍持續,因此經鄰居介紹到家醫科診所及神經科診所看診,開立安眠藥物後,入睡時間提早,但做夢及鬼壓床等情形更多。家醫科醫師建議至精神科診所求診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診斷為淺層睡眠增多型的失眠,建議增加白天早上照光,每日白天做有氧運動,晚上做放鬆練習,停掉安眠藥物,改善房間通風,減少晚間看電視及光線照射,可以改善多夢、淺眠狀況,且可以不需服用任何藥物。

 

 

 

32歲上班族媽媽

 

 

 

自小學起個性較為緊張,但過去身體沒有任何大問題。

 

 

 

一天傍晚忘記去接小孩下課,心情急躁緊張,開快車從公司趕去學校,忽然心跳加速,喘不過氣,手腳發冷,冒冷汗,全身強烈不適、噁心感,無法駕駛,因此把車子停於路邊,以手機撥打119,搭救護車到醫學中心急診。但是檢查後,心電圖、胸部X光,抽血等全部正常。在急診室接受針劑注射,返家後此感覺完全改善,沒有不適。但約一個月後同樣狀況又發生一次,此次是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出現。症狀嚴重不適,隨後到心臟科,胸腔科,神經內科門診追蹤,也都查不出任何問題。近半年共五次發作,每次都必須到醫院急診打針才緩解,但卻找不到任何心臟的問題。目前已不敢開車上路。內科醫師建議至精神科求診。

 

 

 

診斷與治療:診斷為「恐慌症」。給予藥物治療、合併生理回饋放鬆訓練後,發作頻率會明顯降低,而且擔心發作的不安感也明顯降低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您也有上述的症狀嗎? 如果有的話,該找專業的身心科看診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俞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